打破個人主義的讀經迷思:15堂聖經的集體文化通識課
內容簡介
跳脫個人主義的框架,重建聖經的文化視野,讓神的話語更貼近心靈。
我們往往透過個人主義的眼鏡來看聖經而不自覺。在聖經當中,我們看到的是個別聖經人物的成功與失敗、得勝或墮落,或是僅僅將聖經視為記錄了「個人與上帝的關係」,而忽略了當中的「我們」與「他們」。
這樣的誤讀,使我們錯過了聖經中深刻的社會背景與價值體系,因為聖經的誕生並非基於個人主義,而是根植於古代集體文化的土壤。由於缺乏對這些背景的認識,許多經文的重點與細節容易被忽視,使我們錯失了神藉聖經所傳達的寶貴信息。
要突破這種局限,我們需要打破個人主義的迷思,開啟全新的視野。這不僅僅是從一個新的解讀角度出發,更是通過文化通識課來深入理解聖經背後的歷史脈絡與社會結構。聖經的訊息不僅是關於個人的成敗,更是集體、社會及群體中所表現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的呈現。在集體文化的框架下,聖經文本中每一個細節都充滿了不同層次的社會意義。
本書將帶你走進十五堂聖經文化通識課,由聖經學者蘭迪·里查茲和中東宣教士里奇·詹姆斯共同領航,探索聖經中親屬關係、恩主制度、榮譽與羞恥文化、界線觀念等社會元素。他們引領我們進入一個更加真實的聖經世界,讓隱藏在經文背後的社會結構和價值觀逐漸清晰,幫助我們拼湊出一幅更完整的聖經圖像。
打破個人主義的框架後,我們不再僅僅停留在故事的表面,而是能夠深入理解其背後蘊藏的信仰深度。比如,約瑟的故事,從個人崛起的傳奇,轉變為一段關於愛、寬恕、修復與社群重建的群體歷程。在這樣的解讀中,我們不僅是在學術上探索聖經,而是與神的心意和聖經的真理更加緊密地連結。
現在,就讓我們拿起這本書,打破當下以自我為中心的解讀模式,重新建構我們對聖經的理解。通過這十五堂課,讓我們拼接文化碎片,深入理解聖經的原貌,並在古代社會的脈絡中,與神的話語建立更深的連結。
作者介紹
●蘭迪.里查茲(E. Randolph Richards)
蘭迪.里查茲是一位非常熱愛聖經研究的學者。他不僅對保羅的書信和早期基督教文化有豐富的了解,也善於將複雜的學術內容轉化成貼近生活的分享。他的書,例如《以西方的眼光誤讀聖經》(Misreading Scripture with Western Eyes;暫譯)和《重尋耶穌》(Rediscovering Jesus;暫譯),既有深入的見解,又讓人感到親切,幫助讀者用新眼光來理解聖經故事和教義。
蘭迪經常到世界各地演講,他在不同文化中教書和交流的經驗非常豐富。他的妻子斯塔西婭(Stacia Richards)一路陪伴他,無論是穿越印尼的叢林到阿肯色的麥田,再到南佛羅里達的海灘,或是威斯康辛州的平原,他們的故事就像一本冒險書一樣精彩。他真心希望通過自己的研究和分享,幫助人們從不同文化的角度來體會聖經的智慧。
●里奇.詹姆斯(Richard James)
里奇.詹姆斯(化名)是一位跨文化培訓師,積極參與在中東地區的宣教,並領導植堂團隊的事工。
目錄
推薦序一
推薦序二
前言
導論
第一部 聖經世界的社會結構
1. 親屬關係:作為家庭的一員
2. 親屬關係:留在家庭中
3. 恩主制度:禮物是有附加條件的
4. 恩主制度:體系和參與者
5. 恩主制度:恩典、信心和恩主制度的用語
6. 聖經世界的中介關係:我靠朋友的大力幫助度日
第二部 社會工具:執行和強化我們的價值觀
7. 擁有榮譽:人人皆有
8. 獲得榮譽:人人都想要更多
9. 榮譽競爭
10. 有羞恥心:人人有益
11. 羞辱:正確(與錯誤)的作法
12. 設定界線:我們和他們
13. 守護界線:保持我們是「我們」的身分
第三部 為什麼集體主義對我至關重要?
14. 救贖親屬關係和界線:誰是我們的家人?
15. 救贖恩主制度和中介關係
結論:在我個人主義世界的聖經集體主義
附註
作者索引
主題索引
經文索引